1872年的老鼠:同命数延续的无穷可能性
老鼠繁殖的疯狂:一种优胜劣汰的生存方式
1872年是个与众不同的年份。这一年,英国霍华德顿博物馆的麻醉学家法洛将老鼠引入了实验室,以研究它们在不同环境下的反应。而这场实验却带来了根本意料不到的后果:老鼠的繁殖速度远远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。20只老鼠很快就成为了1600只!这一疯狂的繁殖速度,让老鼠成为了自然界优胜劣汰的代表之一。仅仅是三年的时间,英国的老鼠数量就增加了6倍,这暴露了自然界的一种恐怖真相:有时候,生命繁衍会变得异常无序,甚至出乎人们的预料。所以,老鼠所经历的繁殖时期,只是另一种同呼吸、共命运的自然变化罢了。
人类学问的沉淀:从玛丽·舒莱的“认知为先”学说,到学习转化和一般化的艺术
如果说老鼠的繁殖让人惨不忍睹,那么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沉淀和思考,人类将所学应用到自身,使人与动物方面的差异得到了进一步弥补。玛丽·舒莱就是人类学问发展过程中的标志性人物之一。她认为,儿童的认知能力应该放在首位,只有了解儿童的思维模式,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。这种“认知为先”的学术思想,不但在当时的人类学界有了跟随者,而且对21世纪的认知科学研究和学习模型设计产生了深刻影响。当然,舒莱对人形成的理论并非只针对儿童,而是在特定欢迎、知识背景、社会经验的情境下,成为认知过程中的一种特征。
同呼吸、共命运:无穷可能为自然带来的惊喜
生物学家都知道,生命的本质就是变化。而研究生命变化的方法,也从传统的脱离受试实验和理论构建,转移到了更加接近生命的全新视角。同呼吸、共命运,我们始终关注着自然界的变化和变革,毫不掩饰地欣赏着它们所绽放出的美妙生命能量。在此基础上,无穷可能的自然发展,带给我们的只会是惊喜。